「電影都是美國製,廣告都是本土製」各國都如此。這就是國際視野,這就是媒體素養,一句話講完,家緯老師幫你省時間。

廣告只能靠在地人才,外國人不懂觀眾生活,會犯文化禁忌。

品牌不懂在地文化和生活,產品很難賣。可口可樂在台灣就曾輸給罐裝茶飲。可口可樂以為華人愛泡茶,不會去買包裝茶。結果,茶包裝起來更好賣。

好萊塢電影就不會犯禁忌嗎?也會,不過好萊塢大都是虛構故事,場景也分散在世界各地。即便犯忌,觀眾也能理解這是別人的文化。還有,電影進口,文化部門還可以先剪接再上映。

除此之外,廣告是影像,電影也是影像,雖然都是影像,但買方不同。廣告賣給案主,電影賣給觀眾。他們就差在這。

電影是影像商品,廣告是應用影像。你去電影院就是要看影像,因為你付費去看影像。

廣告呢?觀眾會付費不看廣告。簡單講,電影討喜,廣告討厭。

結果呢?微電影就生出來了。既然電影討喜,那我們就要用電影的方式來說故事。不然,家緯老師幹嘛要教你寫場面。

商業電影都用場面來說故事。以愛情片來說,邂逅、熱戀、誤會、重逢,這些事件就是場面。放產品到場面裡面,這就是微電影。

附帶一提,日本人愛喝氣泡,台灣人愛喝茶。酒也算氣泡類,你去走一趟夜店,什麼櫻桃啤酒、草莓啤酒,不是日本貨就是歐美貨。

台啤這幾年也才推出鳳梨、芒果啤酒。你就知道,氣泡是歐美文化。

所以,單以做廣告來說,你是台灣人,就是你的優勢。

我結婚了,妳只能當小三。不過,我現在有女兒了,妳只能當小四。我還有個兒子。妳這麼進步,應該不會排斥姊弟戀。我只是怕我兒子會排斥。

家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