貝吉塔是悲劇角色,也是故事初期的反派。 雖然日本觀眾也有人喜歡他,但大多數觀眾還是較喜歡主角孫悟空(卡羅特)。 歐美觀眾比較不同,他們相當欣賞貝吉塔,多數觀眾都能感受他的魅力。
七龍珠日版↑
七龍珠美版↑
我本來也比較喜歡孫悟空,但是看了美版之後,我反而愛上貝吉塔。 美版的對白,感情豐富強烈,完全不同於日版。 我覺得,日本動漫能在美國流行,這些美國編劇幫忙很多。
角色的份量,美、日版也不一樣。美版編劇塑造貝吉塔成悲劇英雄,日版則利用貝吉塔來襯托主角。 美版的角色,彼此之間比較平衡;日版則是以主角為重。
戰鬥動機也相當不同。 日本孫悟空經常宣告要為了地球、人類而戰。美版孫悟空則更常提到自己的感覺:
My Feeling is My Guide.
主角孫悟空,美、日版個性也不太一樣。 日版孫悟空性格單純像小孩,正義感強,口氣較激動,像是大家的好玩伴。美版孫悟空添加了一點幽默感,口氣較為穩重,像是鄰家大哥哥。
接下來,我們再來看看航海王日版和美版的差別。
航海王日版↑
航海王美版↑
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,日版和美版,男主角性格大不相同。
各國政府對於日本動畫中的暴力表現,都覺得很煩惱。還有另外一個例子是足球小將翼。男主角不過就是個小孩,但是他為了練出絕招,練到流血。歐洲人當初看到這部作品,非常驚訝。他們不能理解,為什麼要教小朋友這樣的理念。為了求勝,連性命都不顧。足球是團隊運動,也不應該專注在一個人身上。日本人曾經奉行軍國主義。歐洲人認為日本漫畫過度美化戰鬥,甚至利用漫畫來宣揚。當然,也不是所有日本人都這樣想。宮崎駿就非常反對主角執著於勝利。
為何身為主角一定要追求勝利呢?所有的人執著於勝利,合理嗎?難道沒有人懷疑自己的動機嗎? 日本動漫過度表現,只有形式沒有內涵。機器人合體再合體、主角變身再變身,有什麼意義嗎?我製作動畫給小朋友看,希望他們對世界懷抱希望。但我不希望他們沉迷動畫,應該多觀察自然。
大家也可以想想,航海王主角魯夫是橡皮人,身體很柔軟,但脾氣很硬。他都用戰鬥來解決紛爭,以暴制暴。我想告訴大家,各國進口日本動漫,最主要的原因,還是稅收。民主國家不能強迫徵稅,只能鼓勵民眾消費,再從中抽稅。日本動漫,和他的周邊商品,一向很好賣。政府可以從中抽取稅金。他們要稅收,不要日本文化,也不要暴力。美國人也製作暴力作品,但都有年齡限制。日本作品到了美國,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。我們千萬不能以為,美國人接受日本文化。美國人只接受歐美文化。他們所看的日本動漫,多半改編得很像美國作品。國際人才更要明白這一點,這是我對你的期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