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革命以後,青少年退出職場,到學校去了。機器很危險,又大又重,青少年操作不了。機器也比傳統手工藝複雜,青少年不學一點數理,很難理解。青少年是現代產物。青少年大部分時間,都和同年齡的人相處在一起,長達二十幾年。以前的人類沒有體驗過這種事情。
以前的人類社會,並沒有青少年這種觀念。小孩到了六、七歲,就跟父母一起作事。農夫的小孩學種田;商人的小孩學算數;貴族的小孩讀書也學騎馬。耶穌從小學做木工,他爸是木匠。佛祖從小就讀書,他爸是國王。以前的人當然不會失業,你爸做什麼,你就做什麼。
工業革命以前,大家從小就上班,哪來失業問題?工業革命以後,機器取代人力,才害大家失業。勞動部委託民間辦職訓,很多中年人來學。科技進步太快,他們以前學的,現在不能用,只能再學新的。
職場裡面,大家的專業不同、年紀不同、權力不同。年輕人二十幾年時間,習慣和同學相處。老師又和善。年輕人不理解組織權責。組織運作需要分配權力和責任,也需要適當的權威。同學之間,哪有什麼權力和責任,也沒有權威可言。
學生在學校學專業,這些知識很棒。但是學校的社交環境,和職場完全不同。年輕人怎麼可能適應職場?
有一次接案,我負責劇本,動畫師負責畫。我怎麼寫,他就怎麼畫。如果我意思寫不清楚,他就會來問我,兩人一起確認。這都還好。有時候,同樣一句話,他畫的,和我想像的,完全不一樣。是我寫錯,還是他畫錯?如果要他重畫,他難免會煩。如果我比他更了解案主的需求,那我就要負更多責任,寫得更簡單一點。
動畫師理解文字的方式,和我不一樣。他把我的劇本當做聖經一樣,一字一句照著畫。我發現,他不想了解劇情,只想趕快知道到底要畫什麼。他對我的劇本沒有任何意見。雖然他不懂劇情,但是他讓我更放心也更專心。他常說:「你是編劇,你說了算。」
很多學生製片團隊,大家都對劇本意見很多。大家都來改劇本。權力與責任不清楚。改到最後,劇本反而沒有一致的思緒。我覺得,同學之間還是要互相尊重。編劇怎麼編,我們就怎麼拍。不要去干涉他。這樣他才有機會沈澱下來,寫出好作品。導演也是。導演應該有權力決定如何拍攝。除非導演需要意見,不然我們應該讓他好好思考自己的風格。
什麼是天才?就是他懂得欣賞別人的天才。有才華的人容易看見別人的才華。勸大家多欣賞同學的才華,不要給太多意見。請告訴你的導演:「你是導演,你說了算。」
懂得欣賞別人也是一種才華。不要總想讓別人看見自己,反而要多看見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