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到劇照,還以為是X戰警魔形女的獨立電影。(photo: Universal Pictures/YouTube

X戰警,角色都是怪人。但魔形女身在其中,依然突出。她全身赤裸,披覆蜥蜴皮,一身海藍,雙眼橘黃,動作像貓像猴,打起架來卻又像虎狼一般。真是詭異又勇猛。


(photo:20th Century Fox, Disney Studio)

魔形女變身成別人時,身體會伸出羽毛,羽毛翻來翻去像波浪一樣,酷炫得很。一會兒過去,她就變好了。本來形象很詭異,一下子卻又性感起來。

愛死她了。

現在可好了,魔形女大放送,只是藍皮變黃皮。如果你喜歡魔形女,你也一直期待魔形女獨立電影。那麼,恭喜你,她終於來了,而且不只來一個,還來一群。

詭異的東西只有一個,會顯得獨特,甚至有魅力。但詭異的東西來一群,就會感覺很可怕。以前我一直不懂什麼是密集恐懼症,直到我看了《貓》。

《貓》的舞台劇,演員穿緊身衣,不過,他們再黏上假耳假毛假尾巴,整體看上去,還是毛茸茸。演員穿緊身衣表演,現代舞很多,像雲門舞集就是。演員穿上全白緊身衣,看上去幾乎是全裸,沒有掩蔽,但看起來也不奇怪。

要不毛多一點,要不乾脆只穿緊身衣。《貓》電影版竟然居在中間,導演可能讀過中庸。我第一次覺得,我要放棄中庸之道。

舞台劇,一鏡到底,觀眾坐得遠遠的,角度也都一樣。藝術片也常這樣,一場戲,鏡頭放得遠遠的,一動也不動,說是要留點空間給觀眾自己觀察。鏡頭距離遠,空氣多一點,氣氛就來了。

這種說法,年輕時聽教授講,我覺得是嘴砲。藝術片說穿了,不就錢不夠,不能多拍幾個角度。也因為錢不夠,請不起帥哥美女。長得帥,特寫更帥。長得醜,特寫更醜。演員不夠帥時,鏡頭還是別太近比較好。還有,商業電影,鏡頭變來變去,一下近一下遠,一下又跳到其他地方。變化越多,錢花越兇。

總之,商業片吃臉,藝術片吃空氣。

《貓》電影版改變了我的看法。我發現,有些時候,鏡頭還是遠一點比較好,比較美。距離能營造美感。教授對不起我錯了,您才是對的,您不是嘴砲,是我當時年輕不懂事,只懂吃臉不懂吃空氣。

我現在知道,空氣有多重要了。

女人是追不來的,除非她剛好也喜歡你。

家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