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個主角,很難變出新把戲。《冰雪奇緣2》乾脆大家來搶戲。主角戲份少,還一直打怪破關,搞得像綜藝外景:打敗各關關主,蒐集通行證。(Photo: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)
皮克斯比較大膽,乾脆換主角。《玩具總動員》第一集胡迪,第二集巴斯光年。《海底總動員》第一集尼莫,第二集多麗。
假如你真要像綜藝外景打通關,好歹要找個主持人來挖苦來賓,好比吳宗憲。
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作,整套就是個宇宙綜藝外景。關卡一個接一個,角色互相挖苦。鋼鐵人東尼:「你們幹嘛只叫他博士(指班納),我也有好幾個博士學位耶!」
《復仇者聯盟》背景龐大,好在角色常互虧,觀眾才不致於看不下去。雖然國外影評多批評《復仇者聯盟》不是電影,但導演顯然知道自己的主軸就是綜藝外景。
好,我們不比真人電影,來比動畫片。
↑ 《酷寶:魔弦傳說》同樣是魔法世界,主角尋找身世,魔王是外公,最後大和解。故事老梗。一路也是破關打怪拿寶物。不過,一路上角色互嗆、挖苦,觀眾才不會覺得一切都太好預料。
這種角色互嗆的表演方式,迪士尼不敢作,怕家長覺得教壞小孩。但老實說,不用你教,小孩自然而然就會嗆父母。
有人覺得,這次角色戲份很平均。如果這是個優點,為何大家不滿意結局?因為他們都沒在作事,都在講解背景,不然就在說教。
「懸疑電影大師」希區考克曾說:如果你有很多背景要交代,最好在前面二十分鐘,找幾個配角全部講完,後面就不要再提了。
↑ 希區考克的《北西北》(North by Northwest),定義了什麼叫「追逃電影」。開場,主角遭人誤會成兇手,不得不逃亡。下一場,會議桌邊,一群探員說明所有背景。從此以後,觀眾不用再看任何背景,只看主角不斷逃亡。節奏簡單明快。
↑ 最近一部《星際救援》(Ad Astra),由布萊德彼特主演。開場先來個重大事故,表現主角英勇冷靜。過沒幾場戲,會議桌又來了:一群長官團團圍住主角,為他說明背景,但也是簡單明快,一下就過去了。
《冰雪奇緣2》可不是如此。從頭到尾:背景、背景還是背景。我都搞不清楚,故事什麼時候才要開始。幾個角色變得囉嗦得要命。
《冰雪奇緣》第一集,集中在前面幾分鐘,背景全唱出來。然後,艾莎登基、魔法失控、世界急凍。緊接著,艾莎逃亡。
在意外之後,主角不得不逃亡。完美三幕劇開場、典型追逃電影。
接下來,安娜去追回艾莎,艾莎卻是死命拒絕。艾莎本來一直想逃,但她看安娜陷入危險,終於回頭來追。中間還安插配角由正轉邪。
明快開場、緊湊追逃、主角醒悟、正邪反轉,這才是我們要的《冰雪奇緣》。
希區考克:「只要過程精采,任何結局,觀眾都會接受。如果觀眾不滿意結局,倒不是結局不好,而是故事出問題。」
《冰雪奇緣2》故事出了點問題。第二集的故事不是好,也不是壞。說穿了,它根本沒有故事。如果有,也只有一點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