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動畫,最愛兩種頭、兩種人:奶頭與彈頭、女人與機器人。而主角都是男人。宮崎駿作品沒有這些。
宮崎駿的主角都是少女,不露胸也不露內褲,一點也不性感。






在日本,女生想畫動畫,都會到宮崎駿的工作室。你想想,其他動畫公司,整天畫胸部和大腿,哪有女生會喜歡?
宮崎駿早期不穩定,女生還是願意幫他畫,即便一年後就要解散。
之後,只要宮崎駿需要,這些女生都會回來做事。宮崎駿為了她們,連幼稚園都蓋了。
日本少年漫畫,男主角都很粗魯,喜歡嗆長輩。好比浦飯幽助、櫻木花道、漩渦鳴人,他們都喜歡嗆師父。宮崎駿討厭這樣。

宮崎駿堅持小男生要懂禮貌,不可以頂嘴。他的男主角敢冒險,但對長輩都很客氣。
遺憾的是,宮崎駿和兒子處不好。因為宮崎駿太嚴肅,又好批評。
表面上罵人,其實都在聽
年輕人提案,宮崎駿總是批評。工作室安排提案時間,任何員工都可以直接向宮崎駿提案。宮崎否定對方,但私下又會好好思考對方的提案。嘴硬心軟。
戰鬥左派,宮崎駿的政治光譜,也是他的領導哲學。
這種領導風格,雖說目標是要改變社會,但內部卻階級嚴明,重視倫理。
宮崎駿一生反戰,關心兒童和女性,雇用女性。但他的領導風格卻像軍隊。
宮崎駿希望多給年輕人機會,但他們也要懂禮貌才行。
為了改變保守的社會,我們要團結起來。結果,倫理還是要保守,組織才能運作。多麼矛盾。
其實,保守組織,效率最高,但也最會腐敗。
怎麼辦?宮崎駿把權力交給製作人鈴木。鈴木這個人,相當隨和,也沒有權力慾。他總是到處詢問大家的意見,再來和宮崎討論。後來,他也安排提案時間,給年輕人發表。
宮崎駿都會聽,只是他就愛罵人,不然沒有安全感。
什麼都可以,孩子失去目標
保守倫理為社會帶來安全感與歸屬感,但也壓榨了女性。
美好的年代,卻發生過很多不好的事情。
簡‧尼爾森
母親過勞,女孩受到性侵,孩子遭體罰。因為這些,我們要改變社會。
不過,改革走到一半,社會還沒完全平等,卻變得混亂。
以前,老師只講一個標準答案。學生大多會接受,少數人會反對,有些人會自己找答案。
現在,老師跟孩子說,什麼答案都可以。孩子想,既然什麼答案都可以,那我就不找答案了。
社會鼓勵自由、自主,給每個人相同機會。女人可以領導,孩子可以有自己答案。社會變得像個母親。
大眾失去父親形象,有些人卻無所適從。這三本書都談到這現象。



我們不需要告訴孩子一定要怎麼做,但還是要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方向和原則。重點是,不要嚴厲,只要溫和而堅定即可。

今日議題:
鼓勵自由與自主,但還是要重視禮貌,為何?
人沒有權力慾,反而更適合掌權,為何?
堅持原則,但不要兇,才能激發動機,為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