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面上雜誌挺多,我或多或少都會看。
雜誌的文章,作者通常不太去深究什麼道理。
他頂多花三、四個月去觀察某個現象,大概就可稱為「深度報導」。

我自己也不太有耐心看作者寫得太深。
大眾的思考習慣是:

 

重點越少的事,
才是重要的事。

據我所知,美工人員和記者必須同時作業。
我猜,如果等文章出來再排版,應該是來不及了。
我聽他們說,他們會先放模擬內容下去排版。
這樣子可以方便美工人員作業。
模擬內容多半是虛構、臆測、影射的內容。
如果誰出包,來不及出文章,模擬內容改一改也可上陣。
他們真的是很聰明又務實呢!

主編還會要求記者:

重點寫前面,
細節寫後面。

文章即使拿掉後面,也讀得到重點,這才是合格文章。
重大事件突然來,美工直接拿掉文章後面,就可空出一頁來了。
我讀雜誌文章、新聞,有時會覺得結束得很突然。
我想,這大概就是原因。

以週刊來說,三個月至半年以前,就要先決定主題了。
不是這一週才來想下一週。
大多數的頁面,主題早就先決定好了。
少數幾個頁面,才專門留給當週的事件。

所謂當週事件,有些媒體會大家排班去當狗仔。
一不小心,他們就會拍到哪個明星、名人、議員的醜聞。
那麼,當週事件就有著落了。

而一本雜誌,前後的文章,價值觀可能完全不一樣。
比如說,開頭有一篇,報導企業家一天只睡兩小時,鼓勵年輕人打拼。
後面又有另外一篇,報導樂活慢活,鼓勵年輕人追求興趣。
有時候,我還真不知道該照誰的話做。

不過,這就是雜誌出版,先騙你吃美食,再教你減肥。
以上就是雜誌社的管理現象,分享給大家。

人只相信自己和同類。你希望有錢人相信你,那你要比他有錢。這樣他不只相信你,還想嫁女兒給你。

家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