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愛看電影,就應該要看所有電影。而不是只看好萊塢。
每年,美國產出四百到五百部電影。五百部電影,幾乎包含所有類型。有些電影不會馬上發行到海外。有些電影走一步算一步,等它發行到台灣,已經過了一年。
這些電影,在其他國家賣得很好。到了台灣卻包裝成「另類」、「藝術」,觀眾就少了。
英國電影工業不強,但是電影社群很強。他們喜歡探聽其他國家的作品,從中了解其他國家的創意。
而且,英國雖然沒有出口電影,但是他們創意多,專門賣版權。
英國兒童文學世界第一。不然,他們怎麼能培養出哈利波特的作者。
他們只出過希區考克這一位國際大導演。希區考克專門拍驚悚懸疑片。為了幫助小朋友認識他,英國人特別出童書來教小朋友。你能想像嗎?教小朋友怎麼拍出驚悚懸疑的電影。
不過,英國人有他們的道理。
因為兒童文學的主軸就是「恐懼」。你不覺得哈利波特一直都在對抗恐懼嗎?
我們的童書看重教育意義,和英國不太一樣。教育意義只是家長一廂情願,小孩不見得喜歡。
同學說台灣的影視產業:不停秀下限,簡直看不下去。老實說,只要娛樂業沒辦法出口,就會像這樣惡性循環。
我倒是建議我們可以學英國,如果拍不贏別人,乾脆就別拍。我們可以鑑賞和批評,不一定要拍片。多辦點影展,介紹各種不同的作品給觀眾。
先前我們聊到日本動漫,有同學也分享自己看到很有意義的日本漫畫。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經驗,你可以介紹給其他人。搞不好你就變成評論家也不一定呢!
如果我們都願意去探聽更多不同風格的作品,我相信我們就能改變媒體業者。現在大家都能上網,只要你願意,世界還有很多未知的好作品等著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