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《鐵達尼號》劇本來說,大多時候,導演卡麥隆還是照標準格式來寫。不過,他偶而也會寫得像小說。比喻他也會用。尤其在重大場面,他喜歡在最後一句,寫些比喻,來強調這場戲的意義。

最後一句最自由

好比說,蘿絲來到下等艙找傑克。傑克邀她跳舞。除了描寫畫面和動作,導演還寫說:「兩人共舞,就像公主穿了脫鞋。」

女主角是公主,男主角是脫鞋。導演想強調不得體、不協調,貴賤有別。

其實,只要前面寫得清楚,最後多寫幾句比喻,不只不會妨礙拍攝,還會幫助大家理解。

還有《魔鬼終結者:審判之日》。有一場戲,莎拉和約翰,母子倆在爭執要不要毀掉晶片。終結者自己取出晶片,要約翰幫忙改設定。

修改晶片,終結者就可以學習新事物,不會只有任務。但莎拉不信賴終結者,要毀掉晶片。

約翰說:「如果我未來真的是領袖,妳偶而該相信我的判斷,要是妳不相信我,也不會有人相信我了。」

在這句台詞後面,卡麥隆寫:聰明的孩子,他說服她了。

一邊寫劇本,一邊欣賞故事,這就是卡麥隆。

讀起來像小說,但下筆簡潔

每次我講劇本格式。同學一方面覺得學到很多,但一方面又覺得格式很硬,寫起來好不自在。有些同學會覺得不一定要這樣寫,很多劇本也不一定照格式寫。

也對,凡是規則必有例外。那麼,有沒有劇本寫得像小說,但還是拍出來了呢?

還真有,而且成本低,回收高,至今依然是第一。那就是《洛基》。

《洛基》的劇本,場次、人物出場位置,編劇還是都有寫。

大多時候,《洛基》劇本讀起來就像小說。

但是,編劇專注寫動作、神情、光線氣氛,不寫多餘的副詞、形容詞、轉折語。不然,這劇本怎麼可能拍出來呢?

另外,《洛基》的男主角就是編劇自己。

編劇以自己的形象寫自己,他也爭取自己來演。即便寫得有點像小說,也不會拍不出來。

男主角很清楚故事,不知道怎麼拍,問他也行。一般演員,都只看自己的部份,不一定了解故事。

史特龍憑這部電影出名。他能寫又能打,沒有人像他。

總之,電影劇本也可以寫得像小說。但前提是,下筆要簡潔,別用副詞。

寫對白,就只用一個字「說」

史蒂芬金最痛恨用副詞。他認為只要動詞用得準確,何需副詞?

史蒂芬金的小說,經常改編成電影。因為他寫作不愛詞藻。

很多小說喜歡寫副詞,好比:咬牙切齒地說、優雅地說。史蒂芬金一概不用。

那他用什麼?很簡單,就只用一個字「說」。

台詞後面,加註表演方式,或者情緒。史蒂芬金一概反對,他覺得這樣是二流小說。

照他這說法,瓊瑤在他眼裡,只是二流。

史蒂芬金:「要找出精準的台詞。只要台詞本身聽起來夠憤怒,又何必再用『憤怒地說』」。

鼠年春夏閩台班同學請至課程微博討論

只要社會保守,少女會拒絕少年追求。她一生中,這時候權力最大。

家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