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都不喜歡被人管,但是,人都希望有人帶。帶他做事,帶他思考,不是去管他。我上課就是這樣。同學也感受到了。我不管同學上課的行為,但是我會要求同學認真思考。從同學的想法看來,我真是個好老師,開心:
「老師回答學生的問題都非常精準甚至犀利,並不是很兇的意思,而是對問題的分析,學生們也都很信任老師,會渴望從老師那得到答案或建議。」
/方同學
想不到同學這樣想,我很感動。
中年人對待年輕人的方式,最多同學講:
「身為千禧世代的我,非常認同老師說到『因為社會太壓抑年輕人,帶來年輕人白天缺席的結果』。大學四年我算是很稱職的大學生,但身邊真的有不少的朋友是喜歡夜生活的,甚至他們透過這樣的生活方式尋找自身的價值,滿足他們內心的空洞。」
/陳同學
「老師提到長輩對年輕人的態度不正確,我覺得這些話讓我更有信心,因為我從以前就認為年紀不是一切,有些人會仗著自己是長輩,就對後輩說話很不客氣,把自己的話當作聖旨,後輩只能服從。我對於這樣的現象特別不服氣,未來我在反駁長輩時可以更有底氣,只有在他們能有邏輯、證據的狀況下才能夠說服我。」
/王同學
「『年輕人感覺自己有機會,感覺社會對他友善,他才會想在世界活動。』老師舉出了法國電影基金的例子,也讓我印象很深。有了些片廠打工實習的經驗,的確可以發現台灣的電影環境非常不好,撇開時常超時不說,對待菜鳥也相當不友善,除了叫他們去打雜之外,經驗上的傳授與教導也是非常不足夠的,甚至形成斷層,對比法國投資沒看過的新人拍電影實在不剩唏噓。」
/施同學
我在上課時,和大家講過組織倫理。保守組織非常看重輩份,越老越有價值。他們不會去教年輕人任何東西。年輕人知道得少,才會聽話。我來講個故事給大家聽。有個年輕人剛剛進去公司,沒有人教他,他只好自己去問。他去問主管,主管就說:「這種事情還要來問我,你不會自己想辦法嗎?」他只好自己做看看。事情做得不好。主管又說:「你不會做,就要來問啊!」年輕人說:「我有問你啊,你叫我自己想辦法。」主管說:「我的意思是說,你要自己偷偷學啊,別人為什麼要教你?」找理由阻止年輕人發揮,這是保守組織的特色。他整天看主管臉色就累死了,還有辦法做事嗎?
「大公司的人不看重才華,因為他們是靠著和同事的運籌帷幄、拍馬屁爬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的。」
/歐同學
看看歐同學這想法,完全說出科層體制的缺陷,也說出集權組織一定會有的派系問題。同學現在就能明白這件事,以後她在組織裡遇到失敗,一定會更堅強。
我以前教過繪圖軟體。同學有的早來,有的晚來。我沒辦法一起教。我只好先等個十分鐘再教。幾堂課過去,早來的同學就不高興了。後來,我都準時上課,不管人多人少。我用電腦把操作過程全部錄起來,變成影片。我再把影片傳到所有電腦。同學一來就可以自己點來看。早來晚來都看得到。這就是資訊管理。早來的同學可以找我教。晚來的同學也可以自己學。這樣不是很好嗎?我不用等你來,我就可以先講。現在很多廣播節目,主持人的講稿也會事先放到網路上。沒時間聽,聽眾朋友也可以用看的。我就是學他們。
大學生上課沒辦法專心。還有一個原因。就是他們和老師不熟。同學從小看電視、用手機。年輕人去演唱會很專心。因為舞台上的歌手,他們很熟。人面對陌生的人、陌生的環境,都會沒辦法專心。這一點,不管大人小孩都是一樣。同學在大學上課,常常都要面對陌生的老師。我上課都會先講:嗨,大家好,我是家緯。我這樣做,就是希望大家感覺很熟悉。公眾人物也都是這樣,不是嗎?大家好,我是誰誰誰。藝人、議員都是這樣講。人本來就會跟隨公眾人物。語言的形式,影響大家的態度。我們如果不用公眾語言來講話,學生就不會跟隨。親密關係也是這樣。
還有這一段話。看到同學成長,我覺得來這裡教大家實在太棒了:
「老師那時候講追女生就是要放膽去聊,我還記得老師那時候在車站那邊等待,看到喜歡的女生就試著去聊天,雖然我覺得非常唐突,但是這也是為什麼老師的情場可以這麼高明,因為你有過嘗試,不怕失敗,比起我總是害怕挫折或是不能繼續做朋友,導致我的經驗相當的少,沒辦法真正從交往的時候了解女生的思維,但是自從上老師的課後我多了一些勇氣,比較敢跟女生聊天,而且不會怕尷尬,因為尷尬只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,拋除自己的害怕,才有可能成功。」
/徐同學
同學願意用政治公關的辦法來解決親子問題,我也很感動:
「我是我們家的獨子,也只有我能聽媽媽抱怨。以前,甚至到現在,我常常因為聽了太多次而不耐煩對媽媽大小聲。即將20歲的我,加上這堂課的學習,或許我也換個思維,體諒媽媽的辛苦,向她表達:您的委屈我都知道了,不管如何我都站在您這邊,您辛苦了!」
/林同學
清楚宣告立場,能給人信心。這就是公共關係實務。感謝大家給我這麼棒的回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