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者:他的政見對你不利,你為何還支持他?勞工:因為他看起來像自己人。
帥哥只會吹一個音還是帥。醜男能吹整首,還是醜。
最好的笛子應該要給誰?
有錢人、帥哥,還是演奏家?答案應該是演奏家。
大家可以聽到最棒的演奏。
亞里斯多德說不是。
最好的笛子交給演奏家,滿足了彼此的目的。即使演奏家只吹給自己聽,我們還是應該給他笛子。
我們決定事情,不能只看效果,還要看人自身的目的。
觀眾熱愛音樂,笛子交給演奏家。那就皆大歡喜。
笛子很貴,有錢人買來收藏。不吹,只為滿足虛榮。
大眾愛看帥哥,笛子就會交給帥哥。
帥哥只會吹一個音還是帥。醜男能吹整首,還是醜。
這樣一來,笛子不快樂,演奏家也不快樂。
理想歸理想。問題來了。
現在的觀眾,他們是: 1.熱愛音樂、2.愛慕虛榮,還是 3.只看外表?
答案就是外表。這外表不是只有長相而已。服裝、語調、口音,都算。
行銷公司大多登記在:展演類,也就是展覽與演出。同學常誤以為這就是行銷。
真正的行銷,是商業服務,專門服務企業和政黨。
企業或政黨出錢,請你找出大眾喜歡的外表。
光是這故事,就足以打敗所有對手

人不是為利益投票,而是為自己人。
喬治•萊考夫《別想那只大象》
這本書是總統競選指導手冊。
A、B兩名候選人。A候選人的政策對勞工比較有利,但勞工想投給B。
學者:你知道A的政策對你比較有利嗎?
美國勞工
勞工:我知道啊!
學者:那你打算投給誰?
勞工:我要投給B。
學者:為什麼?
勞工:因為B看起來比較像自己人。
B就是美國動作巨星阿諾。
阿諾代表共和黨出來選州長。他出身低,刻苦努力,終於出名。
英雄不怕出身低。阿諾代表這種價值。
冬天健身房關門,阿諾打破玻璃闖進去。沒有暖氣,他的手結凍,和啞鈴黏在一起。他放下啞鈴。他的手掌皮整片掉下來,黏在啞鈴上。
光是這故事,就足以打敗所有對手。政策好壞,誰會去注意?
候選人考量選民利益,大家不一定會投他。大眾雖然仇富,但更看重形象。
川普富有,他自負自傲的態度,吸引白人男性。
希拉蕊小心謹慎,卻給人感覺陰險。這就是螢幕形象,不一定符合事實。
2016年大選,大多數老奶奶不投給希拉蕊。
老奶奶:女人不應該拋頭露面。
螢幕形象、性別歧視,阻礙了希拉蕊。即便她聰明又大氣。
保險業務員為你利益著想,你也不一定買。對方太聰明,你反而會感覺不安。
大眾不相信聰明人,相信自己人。
對方說你頑固。你反駁對方,說自己其實也有靈活的一面。
聽起來或許有道理,但力道不足。而且也間接承認了自己有頑固的時候。
我們應該直接替換對方的概念:您誤會我了,我是堅持原則。
正如以上劇中的反派,我們可以多欣賞他如何替換概念,並死守價值。
滾回你的森林去吧,人類社會不歡迎你
同學說:「人應該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。這樣才會投入,也才會做得更好。」
他前面講出價值,很好。但後面,卻會引來反例。
有些人本來沒有興趣。後來越做越好,興趣才來。
我們論述一件事情,策略有三:
價值論、利害論、制度論。
三大辯論策略
也就是:動之以情(價值)、誘之以利(利害)、說之以理(制度)。
我們要贏,可以從三方面證明:價值更高、利益更多、制度更公平更有效。
這當中,最好的打法是:堅守價值,不要談利害。
事情牽扯到利害,就會有無數的反例與作法。
「人有權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。」這句話的價值是:自由選擇。
人只要受訓,大多都能做到合格。超越前人要看運氣、天份。
即便他最後貢獻社會不多,我們還是要幫助他實現自我。
在這過程中,他能感受到友善。
進步的社會,每個人覺得安全、友善、不受壓迫。
對手會質疑我們浪費社會資源。我們這樣反擊:
如果社會只追求效率,不考慮幸福,這不是人。獅子只敢吃小斑馬和老斑馬。老斑馬落後,其他斑馬不會理他。牠們會任由獅子吃掉牠。我們不是動物,我們不應該這樣做。
如果再有人懷疑你的興趣,你就說:「滾回你的森林去吧,人類社會不歡迎你。」
你喜歡愛滋嗎?
有人問:大家都談興趣,那誰會想當清潔工?
清潔是專業,需要工具和技術。有些工作髒、危險,更需要專業。
有學者研究愛滋病,出去演講。有人問他:老師,你為何研究愛滋,你喜歡愛滋嗎?
這問題很白目。樹多必有枯木,人多必有白目。
學者:我不是喜歡愛滋,我喜歡挑戰。好嗎?
越困難,成就感越高。
只有興趣卻不敢挑戰,對方也不會用你。
我鼓勵你追求興趣,但也建議你要挑戰自己。
你接受訓練,就是證明自己敢挑戰。
他們禁止學生學太快
芬蘭學生參加學科競賽,常在世界前幾名。
但,芬蘭教育反對競爭。
他們禁止學生學太快。他們要所有學生都跟得上。
大家都跟得上,就沒有人自卑。很少人會放棄學習。
效果呢?青少年不輟學、不懷孕。失業率變低了,貧富差距也小了。
芬蘭人口少,少一個都不行。我們人太多,無所謂。
奇怪的是,芬蘭自殺率偏高。
有人說,貧富差距變小,大家不會去跟有錢人比,反而更愛跟同事鄰居比,壓力更大。
大家都窮,就一起仇富;大家差不多富有,卻愛比較。人就是賤。
但我想,我們還是應該多尊重孩子意願。
重視興趣和意願,不是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。而是因為,人本來就應該尊重彼此。
螞蟻社會最有效率。工蟻沒有個人意願,只能服從。人不是螞蟻。
很多人為了說服對方,總愛談利害。
你談利害,對方很難反駁,但他心裡不一定贊同。
只談利益適合投資理財。鏡頭前,只談利益不談價值,會顯得你太勢利。
人公開說:「因為符合我的利益,所以我支持他。」
這話吸引自己人,無法吸引大眾。
如果有人只爭取個人利益,而沒有同時考慮正義公平。大眾會討厭他。
一句話就足以毀掉你的公共關係
記者訪問高材生。他念知名國立大學,科系和金融有關。
他想要進外商,想要好待遇。
他說:「我為了念書付出很多,值得更高的酬勞。」
其實,他付出不多,社會和父母付出比較多。
國立大學拿納稅人那麼多錢,高材生卻只想到自己。
如果他說:「社會給我機會念好大學。我要進外商學習,以後貢獻社會。」
感覺就好多了。即便虛偽,他也得說。
窮人仇富,大眾同情;富人嫌貧,大眾撻伐。要是你擁有得比別人多,講話要更小心。
你公開面對鏡頭,不需談論利益。利益私底下講講就罷了。政黨再怎麼考量利益,都留給媒體去罵,自己不說。
太過專業理性,會顯得疏離。我們談論價值,才能影響大眾。
即使價值不會帶來利益,大眾還是會認同。在你談利益以前,先談價值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