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仔褲抓破,是什麼風格?帽子上面放一朵花,是什麼風格?台北捷運的標誌,是什麼風格?
古典、現代、後現代,三大主義。
古典,重裝飾。現代,重簡化。後現代,重破壞。
古典,感覺溫暖。現代,感覺效率。後現代,感覺混亂。
現代是設計主流,古典容易做,年輕人則偏好後現代。



現代主義,用幾何及數學,來簡化複雜現象,可有效結合不同要素。設計師,不管哪一方面的設計,幾乎都走現代主義。我們也用現代主義來訓練設計科系學生。由於需要設計師,人力成本較高。
古典主義,重點在於裝飾品,而不是本體。iphone本身走現代主義,幾何造型。幾何的東西,有時候太冷硬。大家會買手機套來裝飾,也有人貼鑽。加一點裝飾,會感覺溫暖許多。
古典主義這種裝飾型的設計,你也不能說他不是設計。只是我們講設計,大多都是指現代主義。
現代主義和工業,一整套。他用幾何和數學來設計,才有辦法大量製造。但也有例外。
幾何可以簡單,也可以複雜;可以是直線,也可以是曲線。曲線就很貴。那些跑車,幾乎都是大大小小的曲線組成。很不好畫,也不好製造。但也算是現代主義。曲線越多,車子風阻越小。這就是效率。
古典,人人都可做。繁瑣的裝飾,就是有人會喜歡。花俏、繁瑣、華麗,這種美感,不太需要訓練。充分練習即可。
手機:大量製造;超級跑車:全球限量。如果你賣的東西,不是大量,也不是限量。你不一定要走現代主義風格。
好比說手搖杯,料一大堆,色彩繽紛,就是古典風格。還有咖啡拉花也是。拉花越複雜,服務越周到。
古典當初就是拿來服務貴族。那時候,還沒有工業,沒有跑車可買。那貴族只好在馬車上面鑲寶石,來表現身分。或者,貴族喝咖啡,要求僕人拉花,這樣才像是在受人服務。
那後現代呢?後現代覺得古典重裝飾,不環保。現代主義,大量製造,沒個性。他就來搞破壞。東西好好的,我來破壞一下,留下我的痕跡,就能表現我的個性。
用破壞來表現個性,成本最低。
↑Frank Gehry的作品。雖然說搞破壞最省錢,但故意蓋成這樣,搞不好更花錢。
有些人不愛新的,他愛舊的。文青不都這樣嗎?愛去廢墟拍照。還有工業風:管線外露、生鏽、舊科技(如老唱片)、機械零件,這些都算是後現代。
不管人為破壞,還是歲月痕跡,都可以算是後現代。
如果你想省錢,又想要格調。先破壞,再重組,非常適合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