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很像。他們不一定喜歡哪一位明星,但他們就是會找個明星來喜歡。他們看重朋友,不喜歡父母。還有,他們反對權威,反對規則。青少年是社會的鏡子,反射出主流社會相反的那一面…

現在,大家讀書都讀到大學。有些人還讀到研究所。十八歲的年輕人,幾乎都是大學生。他們的生活差不多一樣。大學生會覺得,自己和同學不一樣。大學生這樣想,事實不一定就是這樣。

全世界的青少年都很像。他們不一定喜歡哪一位明星,但他們就是會找個明星來喜歡。他們看重朋友,不喜歡父母。還有,他們反對權威,反對規則。青少年是社會的鏡子,反射出主流社會相反的那一面。

日本少年動漫裡面,主角一向喜歡頂撞師父。時代早一點的《灌籃高手》裡面,櫻木花道與安西教練就是。還有最近《火影忍者》裡面,主角鳴人與他的師父自來也。這些主角都破壞規則,抵抗權威。完全符合青少年的意識型態。

父母:「你什麼都反對,不然你來表達你的看法。」
青少年:「說了你也不懂,幹嘛告訴你。」

這是一段親子對話,內容很典型。如果父母這時候生氣了,他就會更相信父母不懂。

青少年想表現得像成人。他會膨脹自己有限的經驗,並用這些經驗來解釋世界。青少年還沒有工作,生活也侷限在朋友之間。這些經驗很脆弱,漏洞很多。他拒絕和大人對話,以維護這些經驗。有趣的是,只要有前輩對他親切一點,他又會完全接受對方,一點也不懷疑。這又是青少年很像兒童的地方。

他頂撞父母,因為他要培養拒絕他人的能力。這樣他以後才能維護自己的原則。父母和他最熟,他當然會找父母來練習。這是很聰明的辦法,因為父母不會和小孩絕交。

青少年生活經驗有限。他們會用有限的經驗來解釋一切,不承認自己有限。他們拒絕溝通,認定大人不懂。只要他拒絕外來資訊,就可以認為自己無所不知。人知道得越多,反而會覺得自己知道得很少。青少年需要自尊,他不能輕易承認自己知道得少。

鄰居家的七歲男孩,常來我家玩。他有一堆遊戲王紙牌。這是日本的桌上遊戲。我教他紙牌的規則。他不能理解。我說:「你根本聽不懂嘛!」可是,他還是會說:「我懂。我什麼都知道。」

七歲男孩知道的東西真的太少。他知道得少,很容易以為自己無所不知。十七歲男孩和七歲男孩有何不同?經過十年,他終於發現自己知道得少,可是他的自尊不允許他承認。這就是網友常講的「中二病」。

中二思維:「我只是還沒認真,等我認真起來,你們都會輸。」

他說這句話,真的會認真起來嗎?不會。他內心深處知道,他認真起來也贏不了。如果他認真起來還是輸了,就必須承認自己沒有才能。因此,他不能認真起來。

這些都很正常。青少年的個性還在發展,他自己也不認識自己。可是,他又不希望別人看破。這時候,他就會故意頂嘴來表現個性,說父母不懂。兒童不會這樣。兒童的需要比較單純。像是食物、玩樂、安全感、親密感。兒童會直接表現自己的需要。

我女兒才一歲三個月,她需要我時,她就會衝過來抱我。她如果覺得安全感夠了,她會馬上跑走,自己去玩。她瀟灑得很。

青少年不會像兒童這麼直接。青少年會覺得幼稚,不夠獨立。青少年假裝獨立,內心還是很需要關愛。

自己的隱私是秘密,他人的隱私是娛樂。

家緯